57、天子门生(1 / 2)

金殿上。

所有人都在看着莫少珩。

包括变法派, 他们一心想着官员制度变法,改善贵族推举制度。

也的确修改了贵族推举制度,所以才导致贵族反抗那么激烈。

但现在

莫少珩说依旧保留原制度, 在此基础上, 为寒门添加了一个科举制度。

北凉施行双规制,两条规则同时生效,最大程度保证了贵族的利益不受侵害。

关键是这个什么科举制度, 从莫少珩嘴里说出来,还有模有样的,让人眼前一亮,心神都能沉进去一样。

说实话,还真有点想看看从科举之中脱颖而出的寒门子弟, 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莫少珩继续道,“以前, 凉京的贵族,最怕去远的地方当官, 地方官又苦又累。”

“如果选了寒门子弟,可以直接将他们发放到地方上,你们不愿意去的,让寒门子弟去,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个考验。”

“等他们在地方上做出了政绩,再以政绩调升他们的官职, 直到调他们回京。”

寒门入仕, 的确艰辛, 特别是让贵族放开这个口子,更加艰难。

想要打破阶级的壁,注定是要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才行。

所以, 莫少珩往艰难的方向说。

这样,才有可能让贵族松口,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打破阶级的途径。

当然,一但贵族肯放开这个口子,恐怕科举带来的影响,是他们也绝对始料未及的。

众人“”

别人千军万马杀出来,结果,莫少珩说,将人放地方上去。

没有政绩,连个回京的机会都没有

咕噜。

也也太苛刻了。

怎么感觉,不是让寒门来当官,是让他们来吃苦,当牛当马使啊。

像发配到地方当官,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地方,贵族的确是不怎么愿意的,越偏远的地方,生活越艰难。

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若是若是控制寒门子弟入仕的数量,让他们去干贵族不愿意干的这些苦差事,也未必不可。

其实,莫少珩却知道,在他们看来的苦差事,在寒门子弟心中,却是可望而不可及。

身在不同的阶级,对一件事物的价值的判断,也是截然不同的。

莫少珩见众人有些意动,趁热打铁的道,“诸位,不若我们今年先尝试一届科举,看看效果如何”

“再说。”莫少珩看向几位反对派的代表,“再说刚才几位可是答应,只要寒门的读书人数量足够,你们是不建议引一些寒门子弟入仕的。”

后面一句话,就有些堵人的嘴的意思了。

众人“”

议论纷纷。

若说科举制度,的确功在北凉。

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自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对读书人来说,每三年就是一次“鱼跃龙门”的机会,甚至比现代一生直接由一次考试来决定命运,还善意一些。

当然,各有各的优缺点,莫少珩不做置评。

众人“”

莫少珩口中的科举制度,的确震撼住了他们。

其中的智慧,他们也能管中窥豹,看到一二。

按理,是十分复杂的制度,莫少珩居然说得一清二楚,将制度完善得如此彻底。

其实,莫少珩也有点不好意思,这可不是他完善的,而是千百年来,老祖宗慢慢完善出来的。

只是,老祖宗的智慧,最后却被钉在了耻辱柱子上,被所有人嫌弃,似乎没有了一点可取之处。

但在莫少珩看来,这种制度,还是十分适合现在的北凉的。

众人沉默了,现在有一种既能发展北凉,又能保住贵族权益的制度当前,他们的确很难反驳得了。

还是那句话,只有北凉昌盛了,世家贵族也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议论停了下来,并没有人出来反驳。

这时,圣人的声音传来,“着六部完善科举制度,莫少珩从旁协助。”

“务必在今年,让我北凉看到此制度的效果。”

六部尚书和莫少珩赶紧出列,领旨。

不过,今年就要看到效果

看来圣人也有些意动呢。

不对,应该是十分意动。

莫少珩口中的科举制度,的确需要六部合作,完善成适合北凉,能被真正运转起来的规章制度。

需要花的时间可不少。

但现在圣人一句话,他们可能要忙得昏天暗地了。

接下来的时间,在勤政殿中,给莫少珩安排了一个位置。

说实话,勤政殿是三公三师三相三司马,还有六部尚书办公的地方,突然临时多出来莫少珩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哪怕只是一个临时的位置,也挺诡异的。

不过,莫少珩已经没有时间去关注外面的评论了。

他从进入勤政殿的那一刻,就是昏天暗地的开始。

就差直接住进勤政殿了。

除了他,六部也差不多。

北凉的机器,运转了起来。

一条一条制度的拟定,一条一条的审核。

各地官员得如何配合,等等都得写进新制度中。

还有,为了防止作弊,为了防止官员互相沟通,防备制度也得完善。

莫少珩整整一个月,没有看到午时的太阳,整个月都在勤政殿里面,抬起头看看窗外的景色的时间都很少。

这还是在莫少珩熟悉科举制度的运作方式的情况下。

可见,要完善一种未知的制度,到底得多难。

莫少珩走出勤政殿的那刻,如同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外面,春色明媚,树木绿叶舒展。

“都开春了呢。”莫少珩嘀咕了一句,恍若隔世。

当官,特别是当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官,果然不容易。

“简直不是人干的事情。”

还好,在开春时完善了制度,如果执行得当的话,明年的春天,刚好可以进行第一次春闱。

莫少珩向宫外走去。

皇宫的门口,一辆马车正等在那里。

赶车的正是南一,“少师,这里这里。”

莫少珩走了过去,上了马车,赵棣居然也在马车上。

莫少珩累得不想说法,直接趴在了赵棣的大腿上。

赵棣用手抚着莫少珩的头发,“回家了。”

莫少珩“恩”了一声,舒服地合上了眼睛,实在太累了,他得睡一会儿。

等他再次醒来,已经是在燕王府的床上。

这一觉是这一个月以来,最舒服的。

伸了伸腰,走了出去。

结果,院子中,十几个学生,正在满院子踢足球。

那猪膀胱做的足球,愣是都被踢得破了几道口子,看来平时没有少玩。

见莫少珩出来,啊啊啊叫唤地冲了过来。

莫少珩“”

感觉真现实。

好久没有听到这些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学生的声音了。

赵景澄等激动得差点哭了,莫少珩去了勤政殿一个月,没办法给他们上课,所以他们没有逃课的理由了啊。

他们也在国子监呆了一个月。

野习惯了的一群学生,跟坐大牢一样。

现在看到莫少珩,简直比见到亲爹还亲,他们也解放了。

“老师,我们快要被憋死了。”

“以后再也不想去国子监了。”

“你都不知道,我们这一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激动到不行。

一个劲儿地诉苦,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他们过什么艰苦岁月去了。

莫少珩说道,“好了,今天杀一头牛吃牛肉火锅。”

也算犒劳犒劳自己,这一个月的幸苦。

北凉基本上没有水田,所以用不上牛耕田,牛也是作为肉食饲养的。

咕噜。

一群学生口水都流出来了,“是不是和羊肉火锅一样”

现在,乌衣巷的羊肉火锅铺子已经成了他们经常去的地方,那味道,实在让人忍不住。

莫少珩说道,“还是有些差别的。”

今日,专门让人去赶的牛回来。

等吃到牛肉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燕王府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牛肉火锅和羊肉火锅的确不同,看着被切成一片一片,卷起来的牛肉,一群学生“”

肉质红嫩,看着像是能透光一样。

整整齐齐地堆在盘子里面的一个个卷儿,看上去特别有意思。

吃法也十分不同,羊肉火锅是直接将羊肉羊杂倒进锅里煮。

而这鲜嫩的牛肉卷,烫几秒就能吃。

锅底也不同,羊肉是白烫,牛肉火锅自然是红汤好吃。

莫少珩在做示范,“烫卷了就可以吃了。”

“别烫太久,不然肉就老了。”

一群学生“”

赵棣南一“”

怎么就这么会吃呢

这种吃法也太新奇了。

光是这一锅,红色的锅底,看着都稀奇。

锅底散发的香味,也和羊肉火锅完全不同。

就像完全不一样的,崭新的东西一样。

也学着莫少珩,将烫好的肉沾上一点酱料,往嘴巴一放。

独特的香味,将牛肉的味道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出来。

这是在草原上养的牛,从来没有喂过饲料,牛的运动量也是足够的。

连莫少珩都惊讶了一番,这牛肉的味道好棒,和那些饲料饲养出来的,完全没有牛肉味的牛肉,是完全不一样的。

“嘶。”

“也忒好吃了。”

一群学生小嘴巴不停。

莫少珩说了一句,“别辣着了。”

毕竟加了很多辣椒,不是所有人都吃得了辣。

今天用来做火锅的锅具,同样是两层,上面一层就放的清汤。

选择自己舒适的味道就行。

比如赵御宁就烫的清汤,他烫完还沾一点红烫再吃。

赵景澄“”

“你这是个什么吃法清汤都没啥味道,红烫多香啊。”

他就不理解吃清汤的人。

十分丰富的晚宴。

饭后,一群学生在问,“老师,什么时候在乌衣巷开牛肉火锅铺子”

怎么也要带他们家人去尝一尝,忒好吃了。

莫少珩心道,肯定是要开的。

火锅店多赚钱啊,在现代,那是开得满街都是。

第二日,莫少珩准备回一趟镇北王府,说起来他成亲后都好久没有回去了。

也是因为推行科举制度的原因将他困了一个月,不然早该回去了。

赵棣也上了马车。

莫少珩“”

只要赵棣不嫌尴尬,他也不怕。

就是怎么感觉像是回娘家一样,赵棣这家伙该不会也是这么想的吧

古时习俗,嫁出去的女子回娘家,丈夫必须陪同。

莫少珩用狐疑地目光看着赵棣,他要是敢说是,非没完没了。

他也是新郎官,可不是新娘。

赵棣没答,倒是让人准备了好多礼品。

莫少珩“”

得,他爱折腾折腾去吧。

靠近镇北王府,莫少珩愣是被眼前的景象愣住了。

还是那府邸那墙,只是从墙上往外漫出来了不少绿色的藤曼。

这是一座花园,凉京城中的花园。

有仆人正在将漫出来的藤曼用杆子往院子里面戳。

莫少珩一愣,问道,“这是在干什么”

今日,镇北王府是知道莫少珩要回来的。

那仆人道,“也不知道是谁,认出来了漫出院子的藤曼是何首乌的藤,竟偷偷摸摸扯去了好多。”

“这不,老夫人让我们将藤曼赶院子里面去,这样别人就扯不到了。”

“现在周围的人,最喜欢到我们府邸外面转悠了,说是闻着点点药香,都能健康一些,还问我们是怎么种出来的。”

“他们说我们府里的姑娘现在都因为这个变得好看了。”

莫少珩“”

仆人继续道,“世子,快回府吧,老夫人正等着呢。”

莫少珩点点头,让马车继续。

南一也有些懵,好像也没多久啊,怎么镇北王府都变了一个样子了。

才到大门口,祖母和永安夫人等就出来了,估计是得了消息。

说实话,她们到现在都还有点迷糊,莫少珩和燕王真的成亲了啊

不过,等莫少珩和赵棣从马车上下来,两人往那里一站,似乎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也是奇怪了。

本来两男子成亲,还感觉挺奇怪的。

但怎么轮到莫少珩和燕王,看上去就十分般配了呢。

絮叨了一番,这才进府。

一进府,那又是一番景相了。

绿意盎然。

各种药材,生长得特别茂盛。

老夫人笑呵呵的道,“这可是祥瑞之景,不知道多少人羡慕着呢。”

“说来也怪,以前春天,也没见哪里的花花草草,像我们附中的长得这么好。”

“看着都赏心悦目。”

“别说,我们府里的姑娘们都长得好看了一些,水灵灵的。”

莫少珩一笑,对于北凉的天气来说,像这般景色的确少见,跟住进了花园一样。

这般景色,哪怕是在现代的别墅中,也是见不到的。

而且,住在这里,的确有益身心健康。

莫少珩向一个方向瞟了一眼,一只小人参正将嘴巴拉得老大,对他挤眉弄眼。

看来,药童这日子过得也挺潇洒。

仆人们正在搬赵棣带来的那些礼品。

莫少珩让府里的姑娘们自己去选,看上什么直接拿去便是。

莫少珩这次回来,一是准备来接药童的。

别看这小家伙现在过得有滋有味的,但离开他太久,药童也会变得狂暴,到时会引起什么轰动,他也预料不到。

二就是回来拿些种子,以及移植一些药材去燕王府邸。

药童是喜欢现在这种环境的,就跟住别墅一样吧,而燕王府就显得光秃秃的了。

太久没有回来,倒也热闹。

祖母也十分想念莫少珩。

莫少珩说道,“本就都在城中,也不远,随时都可以走动。”

“祖母,娘,你们也可以经常来燕王府,燕王府尽是些管事,平时规规矩矩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莫少珩说的是实话,要不是有南一跟着,燕王府还真有点阴森森的。

也不能说是阴森,就是大家平时脸上好像都没有什么表情,也不知道赵棣以前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吐槽了一番。

祖母和永安夫人有些无奈,“你这孩子”

心里也在道,是得去看看,怎么好好的府邸,冷清成这样。

愉快的吃了一顿饭。

下午,就开始移植一些药材了,并洒上一些新种子。

离开的时候,药童直接钻进了莫少珩的袖子中,抓着袖子,一个劲荡秋千,得瑟到不行。

莫少珩一笑,居然没有哭鼻子,这小家伙长进了啊。

今天挺忙碌的,两边跑,还要移植药材。

燕王府也忙碌了起来,看着移植过来的药材,府里愣是变了个样子。

现在正值开春,正是春种的好时期。

莫少珩心道,现在的计划是绿色燕王府,等时机一到,他定要来个绿色凉京的计划。

到时候,整座城都可以让药童到处玩。

药童正在院子中,巡视它的新领地,玩得不亦乐乎。

第二日,凉京城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科举制度公布了。

朝廷的公文贴在了告示栏上。

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直到第一个读书人认真地看完告示。

几乎瞬间,消息就炸开了锅。

“朝廷朝廷要在寒门中取仕了。”

什么

听到消息的人都以为听错了。

寒门取仕,这怎么可能

“但朝廷的公文都贴出来了啊。”

“听说,除了凉京,也已经开始在各地开始张贴公文了。”

他们都可以想象,在各地,将会引起怎样的轰动。

不过半日,公告栏周围被围得水泄不通,基本以寒门读书人为主。

哪怕是他们,都兀自不敢相信。

“是官员制度变法”

“三公的官员制度变法成功了”

因为莫少珩的三街战报和记者发布会,可以说。凉京大部分人都知道官员制度变法。

手心都抓痛了,尤未察觉,心中的激动,是任何人都无法形容的。

身为寒门,一生寒门啊,这是一辈子,世世代代都无法改变的枷锁。

但现在,他们看到了希望。

就像有光明在前方亮了起来。

他们的激动或许无人懂,但他们自知,这是怎样的一条新法。

今天的告示特别长,因为上面还罗列了科举制度。

前面的读书人在激动地解说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