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第 56 章(1 / 2)

乌衣巷, 今日为了新闻发布会,暂停了三街之战。

此时,除了赵岚, 小记者, 还有很多围观的人。

以及,一辆一辆的马车,停在了周围。

莫少珩也认不全, 不过,灵石公那辆带有家徽的马车莫少珩是认识的。

也对,灵石公作为这次事件的当事人,肯定是要来看看的。

明天的记者发布会,相信赵岚也同样忍不住, 会去观看。

也不知道这些马车上,又有多少朝臣, 又有多少举足轻重的世家贵族。

这时,议论纷纷中, 赵景澄站了起来,开始了他的第一个问题。

“殿下,上次百姓吃包子中毒事件,是镇北王府莫少珩替你为那些病人给的药钱,请问,你将药钱还他了吗”

明明还嘈杂无比的街道, 愣是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空气都如同凝固了一样。

上次的事件其实闹得挺大的, 因为赵岚是太子,事情反而更容易传播。

赵景澄“”

怎么了嘛

大家怎么都不说话了

这是他去调查百姓想要问的问题中,排在很前面的问题呢。

赵岚的脸都黑了。

估计和被人当众揭短是一样的。

众人“”

没想到, 这个新闻发布会,居然如此的犀利。

莫少珩赶紧站了起来,赵景澄这娃激动过头了,这要是被赵岚惦记上,有他好果子吃

说道,“诸位,记者发布会上的提问,皆是收集自凉京的不同阶层的人,是为百姓为某个集体发声,并不代表记者自己的观点。”

说完又道,“刚才的流程错。”

赵景澄这娃太激动了,现在还没有到提问的时间。

莫少珩说道,“记者发布会大至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发布环节。”

“今日由殿下发布他自己的观点。”

“无论殿下的观点是什么,无论观点是对是错,无论观点有无道理,在发布期间,任何人不得打断。”

“也请殿下将你所要发布的内容,尽量说清楚。”

“第二环节,就是记者提问时间。”

“为了维持秩序,在记者提问时间,其他人是不能随意提问的。”

“记者所提的问题,都是来自市井调查,也就是百姓最想问的问题。”

“当然,也可能会有临时的问题加入。”

众人“”

他们大概听明白了,就是让赵岚说明官员制度变法为什么不合适,然后小记者替所有人所有声音提问题。

莫少珩说道,“现在,记者发布会正式开始,请殿下进行阐述。”

赵岚阴着脸。

不过,他也早有准备。

开始讲了起来。

“我北凉朝廷,在贵族中选拔官员,由贵族治理百姓。”

“贵族,是我北凉社稷的基石,若是基石动摇,必定使我北凉不稳”

“北凉最重要的,首先在于稳定”

不得不说,赵岚这几天的辩论也没有白辩。

观点从一开始的贵族利益,转变成了现在,官员制度的变法会动摇北凉的稳定。

不得不说,他从这个观点出发,其实十分的有道理。

他身后的那些西席和官员,也没有白出谋划策。

恐怕,圣人最担心的官员制度变法可能导致的问题,也是这个。

赵岚将他的观点整理得还不错。

长篇大论,引经据典。

这一讲就是大半个上午,似乎真的要将所有的观点都在此时表述出来。

最后,依旧落在了,北凉官员只能在贵族中产生这么一个结论。

莫少珩一叹,或许赵岚的顾虑的确有他的道理。

发现了问题,不去解决问题,而是一刀切掉,为了贵族的蝇头小利,罔顾北凉的发展。

或许赵岚自己也清楚,官员制度变革的好处,但因为身不正,心自然也不正了。

赵岚本就是贵族,他将自己摆在贵族的立场而非北凉太子的立场,其实也并非完全不对。

莫少珩确认了一番赵岚是否讲完。

然后道,“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请记者提问。”

众人精神立马提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赵景澄的第一个犀利的问题所影响,耳朵都竖立了起来。

按照莫少珩的说法,这些小记者,现在代表的可是北凉的百姓对太子提问和质疑。

依旧是赵景澄,“敢问殿下,在殿下心中,北凉和贵族,孰轻孰重”

众人“”

咕噜。

玩得都这么大吗

又是一个直指本质的问题。

所有人看出,他们北凉的太子站贵族。

所以问题来了,在太子心中,是北凉重要还是贵族重要。

赵岚自然也不傻,答道,“自然是我北凉更总要,身为太子”

巴拉巴拉一大堆,大概就是他的老师教导他的那些,身为太子的责任了吧。

用莫少珩的话来说,这个问题回答得太官方了。

回答跟没回答一样,是最无聊但也最保险,不会出错的回答。

街道上,灵石公的马车动了一下。

赵岚在说着,北凉更为重要,可他自己又在做什么

口是心非。

但最终也没有开口,记者发布会的规则是,记者代表众人提问。

规则就是规则,他此时要是开口质疑,恐怕又是一场辩论。

等赵岚答完,赵景澄说道,“刚才的问题,来自我北凉三公。”

这是莫少珩临时给他们说的,将提的问题的出处,大概说上一句。

他也是怕他的学生被人惦记上。

也在告诉所有人,他的学生只是了一张嘴。

虽然是脱了裤子放屁的事情,但至少也要表一个态不是。

一群小记者一个劲的记录着。

赵景澄再次张嘴,结果被范慎拉住了,“你这个小记者怎么回事儿你已经提了两个问题了,该我了。”

赵景澄“”

明明就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太子不是没有回答嘛。

不过,按规则,的确不能他一个人提问。

这时,又有小记者道,“你们看旁边,是不是也有人像我们一样,在记录刚才太子说的话。”

“他们该不会想要抢我们的新闻吧”

莫少珩看了一眼,心道,连朝堂之上的记录官都来了,这几人莫少珩看着眼熟,因为就是金殿上的记录官。

关注新闻发布会的人,比他想象的要多。

莫少珩说道,“请记者继续提问。”

范慎站了起来,“敢问太子殿下,刚才殿下说我北凉官员只能在贵族中选拔。”

“可,在北凉之前的渊,硕,梁,周等时候,都有寒门在殿上为官的先例。”

“为何,它们可以,而我北凉却不行”

范慎说道,“这个问题,来自寒门子弟。”

可以说官员制度的变法,和寒门读书人才是最息息相关的。

以前,寒门永远是寒门,出生决定了一切,人命天定。

无论他们多努力,无论他们多上进,也永远突破不了他们出生时禁锢在他们身上的枷锁。

或许有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这中命运。

但它让整个社会,如同一滩死水。

士农工商,可不仅仅是几个字,他代表着比钢铁还坚硬的无法打破的壁。。

所以,官员制度变法,在寒门眼中的意义有多大,可想而知,那是突破阶级的一个契机。

所以才有此一问。

是啊,史上的寒门官员不少,但为什么到了北凉,就完全堵住了这个口子。

其实,史上的那些寒门官员,个个都是能被载入史册的传奇,数百年才那么几个而已。

和官员制度变法想要直接引寒门入仕,还真有些不一样。

官员制度变法一但成功,是要改北凉律法的,形成常规。

但寒门的这一问也不无道理,若寒门有贤才,北凉真的弃之不顾吗

其实,其本质还是利益输送的问题。

赵岚皱了皱眉,和身后的人商量了一番。

这才答道,“寒门之中,读书人稀少,为了一两个所谓的贤才,大动干戈地修改北凉律法,不值。”

“若是连书都没读过,以何为我北凉治理百姓”

他说的其实是一个现实问题。

古时读书,是十分花钱的。

寒门中,读书人比起贵族,那就少了太多了。

用莫少珩的话来说,现实永远比理想残酷,人又不得不认清现实。

就比如现在,在修律法,大动干戈面前,几个所谓的寒门读书人,根本微不足道。

所以,这官员制度变法依旧不现实。

说得其实不无道理。

理想是美,但现实不允许啊。

范慎之后,又是下一个记者提问。

“敢问殿下,朝中尸位素餐者众,是否能让贵族在推举的时候推贤而非推亲”

“该问题来自世家贵族。”

众人都不由得愣了一下。

莫少珩也是一笑,推贤而非推亲

贵族内部也有矛盾呢。

明明有些职位更适合有些能力的人,但被举荐上去的,说不定是尸位素餐之人。

这其实是贵族推举制度最大的弊端。

敢问这些世家贵族,他们不推举他们自己的人去推举谁

你有才能又如何你家族不够强大,关系网络不够好,依旧没你的份。

贵族推举制,造成的问题其实很多,只不过利益使然,既得利益者哪怕看出了其中的问题,也不会去改变。

古时的朝代,很多都无法长久,能度过一百年的都少之又少。

和内部腐烂得极快,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而贵族推举制,将这一腐烂的进度大大的提高了。

贵族推举制度,能很快的让某些世家根深蒂固,变得强大起来,造成世家势力乃至皇家势力失衡,从而再起纷争也有关。

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听得人触目惊心。

回答的人,也胆战心惊。

贵族推举制的一些弊端,也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暴露出来不少。

这是不同阶级,不同立场的人的一场交流。

以前,这些问题或许大家多多少少也知道,但从来没有这样被毫无遮掩地剖析到所有人面前。

那些记录官员,手都是颤抖的。

本以为仅仅是来做个记录,结果

北凉,要起大风浪了。

莫少珩之所以急着抽身,可不就是因为,他怕被即将到来的大浪,给掀翻在地上。

那些马车,一辆也没有离开。

记者和赵岚的一问一答之间,也给了他们太多的启发。

此时的赵岚,其实代表的就是现有的官员制度,在接受各方的审视和质疑。

新闻发布会,持续得比想象的要久得多。

等结束的时候,别说一群小记者,莫少珩都有一种昏天暗地的感觉。

莫少珩对一群学生道,“去吃饭,休息。”

“你们的记录交给其他人,他们会整理出来,印成特刊。”

一群学生赶紧点点头。

他们必须得吃东西休息了,不然真会晕过去。

又累又疲惫,但又忍不住心底的兴奋。

就是因为艰难,让他们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他们干成了一件大事。

脸上的兴奋怎么也遮挡不住。

莫少珩摇了摇头,真是一群不知道畏惧的少年啊,初生牛犊不怕虎。

给他们腾出来一个包厢,让他们先吃饭。

其实比起这些学生,最累的应该是赵岚。

他可是从头到尾都在回答。

但,也不知道怎么的,居然也挺高兴。

身为太子,有太多的东西要顾及了。

但今日,回答问题都忙不过来了,他放肆地做了一会他自己,将他心中所想,尽数倾诉了出来。

这就是他的观点。

而观看的人,也看得精彩到了极点。

从未有过的经历,就像上了一次朝一样。

莫少珩也在和一群学生吃饭。

“活过来了。”

“看我这小嘴巴,刚才都说干了。”

“从来没有觉得,饭居然这么好吃。”

“啊,我居然都忘记了我问了哪些问题了。”

脑子都忙糊涂了。

莫少珩说道,“吃了饭,你们就回去好好休息,什么也不要想。”

“明日还有一场记者发布会,有你们忙的。”

一群学生点点头,手心握得死死的,他们一定要圆满收场。

本来他们是睡不着的,但小脑瓜实在累了,一倒床上,竟然直接睡熟了。

而他们府上的大人就没有这么没心没肺了,愣是面面相觑了好久。

他们家的孩子,居然卷起了这凉京的风云。

这场正在酝酿的风云之巨,实在难以预料。

莫少珩的今日特刊,也加班加点的印刷了出来。

用了比平时的三街战报更大的纸张,而且一张还不够,整整好几张。

内容也没了以前的有趣,而是中规中矩地一问一答的方式列了出来。

甚至莫少珩都没有发表任何观点,只是稍做整理,就原封不动的发了出来。

这一期的报纸少了花里胡哨,多了一份严谨。

看上去没什么乐趣可言,但根本不够卖。

印多少卖多少,还有一大批人在等着购买。

哪怕是参加过今天发布会的人,也不可能记住这么多的内容,有些内容也需要他们下去后反复复盘推敲。

没有参加过的,更是要买一份了。

除了下午,晚上也是通宵达旦地在印报纸。

引得不少人惊奇万分。

这么多的报纸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弄出来的

而且,每一张报纸上面的字迹居然是一样的。

神奇到了极点。

若是以往,肯定要追根问底一番,但现在却有些顾不上了,因为第二日,灵石公的新闻发布会开始了。

一群学生,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又生龙活虎了起来。

不同的是,无论是灵石公的桌凳还是小记者们的,上面都多了一杯水。

昨日都是下人不断的递水,现在干脆直接放上面,想喝就喝,也让记者会更流畅一些。

恩,有些老干部开大会的感觉了。

依旧是昨日的流程。

第一个环节,先由灵石公进行发表观点。

灵石公的确稳妥不少。

先是将贵族推举制的弊端剖析了一番,有了昨日那些问题的暴露,他今日的剖析的确直达人心底。

每说一向弊端,都让人有一种冷汗直流的感觉。

用一句话来形容,在这么下去,迟早要完。

当然,没那么喷青。

但也让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了。

灵石公自然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他的厉害之处就是,恰到好处,让人知道问题所在,又不触碰禁忌。

比起赵岚昨天的阐述,灵石公的阐述,明显更具体了很多。

“所以,为了北凉的长治久安,官员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莫少珩都有一种听了一课的感觉。

竟然有些先贤宣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