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少珩除了想让赵棣帮着修一个码头。
他自己也在忙着春耕的事情。
无论是黄豆, 甜菜,还是辣椒,花椒, 白萝卜,都需要扩大种植。
还有就是去年秋天他花费了不少精力收购的野花种子,也得洒出去了。
当然, 野花种子不能占用耕地, 莫少珩准备洒在附近的几个山头。
野花嘛, 生存和适应能力是难以想象的。
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他们运河就等通水了,也就是运河周围的耕地都将不缺水。
莫少珩第一次在外域商人那收购种子的时候,其中有一车水稻, 到现在都还收藏在仓库里面纹丝不动。
水稻是什么
是一种能代替粟米成为主食的高产作物。
粟米无论如何定向培育, 如何提高产量, 也不可能改变它基因的定性。
颗粒小, 收成低。
一粟穗, 大部分都是壳。
所以,水稻对于北凉来说, 才是真正的能改变北凉吃不饱饭这一现象的根源所在。
在莫少珩收购的那么多种子中, 甚至是棉种, 又或者是丝绸的重要性,也比不上水稻来得重要。
民以食为天, 能吃饱饭, 才是真正的关乎天下的大事。
别看凉京现在看上去繁华了不少,但是各地,依旧和以前一样,根本发展不起来,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连吃饱饭这一点都还没有解决呢。
北凉穷苦,贫瘠,天下皆知,情况和字面上这几个字分毫不差。
莫少珩又去找了赵棣,“听说圣人准备大势开垦耕地”
这事儿已经有了定论,圣人准备沿着运河周围,将能利用的土地都利用起来。
莫少珩说道,“我们也去买一些开垦的地,最好能买到越靠近运河周围的越好,方便灌溉。”
赵棣“”
耕地十分的的有价值,是贵族财富多少的一种象征。
赵棣说道,“越靠近运河的耕地自然是越好,最近凉京各府邸都在争着购买,听说价格已经不便宜了。”
莫少珩“”
现在买耕地估计就跟现代买房子一样,现代买房还有一定的限制,但买耕地,就看谁更加财大气粗了。
对于买耕地,赵棣是不反对的。
在赵棣看来,买耕地是最稳定的,反而比建一些让人看不到结果的商船更让人省心。
赵棣说道,“你看看我们账本上还有多少盈余。”
莫少珩点点头,上次的钱除了还朝廷的,都拿去修商船了。
但这不又过了这么久了,陆陆续续应该又有些进账。
莫少珩查了一番账,又让赵棣去打听了一番新耕地的价格。
结果
现在摆着两个选择在赵棣和莫少珩面前。
一是,大家都知道离运河越近的耕地自然越好,所以价格炒得有点高了。
以莫少珩他们现在账本上的进账,买不了多少。
二是,购买稍微离运河远一些的,倒是可以买不少。
赵棣说道,“远一些,就需要更多的农户抬水浇灌,需要消耗十分多的人力。”
利益自然被分淡了,所以价格便宜了不少。
莫少珩眼睛一转,“那倒不一定。”
麻烦是麻烦了一些,但未必真就灌溉困难了。
莫少珩说道,“我们就买离运河远一点的,说不得我们还占便宜了。”
赵棣一愣。
也由得莫少珩了,反正都是地,不会亏。
莫少珩大手一划,叫来管事,将所有的钱都拿去买耕地。
“不过,在开垦耕地的时候,给他们说一声,我们买这么多,价格也没让朝廷少,让朝廷在开垦的时候将地稍微挖得深一些。”
他这是准备直接开垦成农田。
管事“”
很快,莫少珩大手笔买耕地的消息就传开了。
大手笔买耕地的也不止莫少珩和赵棣他们,但别人买的都是靠近运河的。
“世子这是什么打算”
“看不懂啊。”
“每年都费那么大力气浇灌,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没看到稍微有些钱的贵族都没买这样的。”
“可不是,莫少珩一买还买这么多。”
收成好或许是有利益的,但若是收成不好,除去人力费用,未必能赚钱吧。
议论纷纷。
莫少珩买这么多耕地,朝廷一咬牙,也答应了莫少珩的要求,稍微挖深一点就挖深一点,按照莫少珩的要求,也不算太费事。
现在朝廷招人挖耕地,工人的工资其实并不会太高,朝廷卖耕地可是大赚特赚。
值得一说的是,工人的工资比起以前还是要高上一些,为什么
因为好多工人都去了莫少珩的工厂,来应聘开垦耕地的,硬是少了好多。
所以,市场需求原因,工资也相应的提高了一点。
不过没关系,这次开垦的耕地比以前的贵不少,因为靠近水源啊。
在凉京百姓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赵景澄等如同闻到腥味的猫,上门了。
“老师老师,你买这样的耕地有什么用啊”
眼睛贼溜溜的。
莫少珩心道,果然不愧是自己教出来的。
从一点点异常的消息中,就看到了事出必有妖。
莫少珩想了想,道,“反正是稳赚不亏的买卖,你们家里要是有闲钱,也可以买一些。”
就算不种水稻,种其他的也是赚的。
一群学生眼睛亮晶晶的,但又有些疑惑,“可是灌溉怎么办怎么算这笔花费都不小。”
莫少珩笑道,“我自然有办法解决。”
一群学生愣住了。
有办法解决
岂不是这样的耕地和靠近运河的那些也差不多了
就现在这价,那得多赚。
一群学生笑得跟做贼一样。
心照不宣,然后撒腿往家里面跑。
要是别人告诉他们,能解决浇灌问题,他们自然是不信的,但莫少珩在他们心中,跟一根定海神针一样,他们半点怀疑都没有。
然后,凉京的人就开始纳闷了,因为凉京好多个贵族府邸也开始买这样的耕地了,买的数量还不少。
完全看不懂。
莫少珩买耕地,是准备弄出水田种水稻,可不能错过了今年的春耕。
于是他亲自去监督了,还让赵棣去套了套关系,先将他的耕地给弄出来。
堂堂世子,跑到开垦土地的工地上,天天守着,估计也是没谁了。
朝堂上的大臣都纳闷了,不就是一些耕地,等着开垦好不就成了晚一些就晚一些吧,有这么急
不过听说,其他贵族购买耕地,也是莫少珩发动起来的,也没多说什么,毕竟没多少利益的耕地,一般都不怎么好卖,砸在了朝廷手上,那就亏了。
莫少珩亲自去监督,也是因为农田和耕地还是有些差距的,需要注意一些地方。
加上莫少珩给朝廷拉了这么多“客户”的关系,负责开垦土地的官员倒也痛快,直接按照莫少珩的要求来。
这一弄就过去了好久。
赵棣的运河,到凉京这一段也收尾了。
一个还算不错的码头,也出现在运河旁。
其实十分的简单,也就是从最近的官道,铺设了路到运河边上,运河边上这一节,又铺上了一大截平坦的石板。
看上去像一条通往运河的走马大道。
一开始,众人也不知道这路是用来开什么的。
直到,运河这一截收尾,开始通水了。
一辆又一辆的马车驶向运河边上,他们这才发现,这路可真好使,原本马车是过不去到不了河边的。
对于没怎么见过河流的凉京百姓来说,运河通水,自然是天大的稀奇的事情。
连小货郎们,因为是双休日,都成群结队的跑去看热闹。
莫少珩吩咐了一声,注意安全,别靠运河太近。
小货郎们平时都是几个人一组在一起,因为年龄小,他们怕被人牙子给哄了去,都是相互看着对方,已经习惯了。
几个人只要互相注意着,哪怕有意外,也能第一时间救助。
今日,运河边上的码头,车水马龙。
一群小货郎手里捧着莫少珩给他们准备的小零食,脑袋伸得长长的往运河望。
“怎么还没有水呢”
“我从来没有见过河呢,世子说运河虽好但也危险,让我们注意别掉下去了。”
周围的人也在议论纷纷,时不时还能和这些小货郎答上一两句话。
小货郎们已经是凉京城的一部分,他们也是凉京人了。
莫少珩是下午的时候到的,虽然文书说的是今天通水,但这路途遥远着呢,哪怕是澎湃的河水,也不可能这么快流到这里。
莫少珩一到,一群小货郎就围了过来,“世子,还没有水呢。”
莫少珩看了看天色,“一直在这里等没有吃饭”
一群小货郎羞耻地缩了缩脖子,“我们回去员工食堂,吃了饭又来的。”
他们可贪吃了,才不会错过吃饭。
“倒是有些百姓,饭都没吃呢。”
莫少珩都笑了。
一群小机灵鬼。
其实,哪怕没有等到水,也玩得特别开心。
似乎意义已经不完全是在等待通水了。
下午,连上完朝的官员,都来看热闹了。
“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小货屉也带上,来卖包子糕点,生意肯定不错。”小货郎们还在讨论。
好多人呢,只要一吆喝,定是有人买的,就是路远了些。
莫少珩上了赵棣的马车,“今天能看到河水吗”
赵棣其实也不是很肯定,因为运河通水,他也是第一次,说道,“其实早就传了文书上去了,按照文书上书,十天前就开始打开了闸口。”
“只是为了安全,闸口是一个一个打开的。”
莫少珩点点头,这样才不会被突然涌入的河水造成意外。
赵棣继续道,“按照老匠师所言,今日是能看见水的。”
莫少珩恩了一声。
就当是出城春游了。
草长鹰飞,正是凉京天气最好的时候,再过一段时间又该热起来了。
傍晚,天空出现了晚霞。
这时,原本依旧热闹的码头,突然喧哗了起来。
“水,我看到水了。”不知道是谁高喊了起来。
什么
瞬间哗然了起来。
踮脚的踮脚,伸脑袋的伸脑袋。
往运河里面一看,远处,白花花的水,不多,如同慢悠悠的小溪流,流淌而来。
那画面,恐怕要留在在场的每一个的心中,驻留一辈子。
“通水了,通水了。”
激动的吼声,震天响。
他们北凉的运河,通水了。
有人向码头外跑去,运河边缘很长的。
甚至不顾地面的颠簸,跟着水流跑。
“来了,来了。”
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好动,比如莫少珩的小货郎,他们生怕被挤掉了,他们现在生活这么美好,可不想被人给拐了,所以乖乖巧巧地按照莫少珩的吩咐,站在那里,伸着脑袋望。
当然,毕竟是孩子,也不可能真站着不动,而是一个抱一个,抬高。
“啊啊啊,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真的是河水来了。”
激动到了不行。
“改你举我了,让我也看看。”
春水如流。
说不出来的兴高采烈。
其实也不用专门跑过去挤,因为河水很快就沿着河道流了过来。
最终汇聚在尾部。
速度很慢,甚至感觉不到水位线的上涨,但所有人都知道,河水在源源不断的涌来。
按照老匠师的计划,闸口会连开十五日,然后再一天天关闭,直到剩下三个大闸。
这样,只剩下三个补充水源的闸口,是能抵消掉,每日被蒸发和沿途消耗的河水量的。
然后在根据具体的水位线,进行控制闸口,调节水位。
在运河的结尾,是连接入了几条小溪流的,一是能为小溪流周围的耕地也充足的水源,二是这样只要控制住水流的速度,就能让运河看上去一直是流淌的状态。
别看这些小溪流虽然小,但它们细水长流,也是通向北凉外的另外一条大河的,只是平时因为太气热经常断流了而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现在天色已晚。
兴奋的百姓不得回城内了,这还是因为凉京不宵禁,不然很多人都回不去。
一路上还在不停的讨论着。
接下来的几日,百姓还是天天来看运河,因为水位一天高过一天,直到形成宽大的河流,直到水位线超过预定,多出来的水开始向小溪流漫去。
水位线的增长也慢了下来,应该是源头位置开始节流了,让涌入的河水变得慢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之景,第一次出现在了凉京百姓面前。
再不是以前,他们见到的经常断流的小溪小流。
这么多的河水,得灌溉多少耕地啊。
甚至有百姓都哭了起来,知道以前,守着耕地却无法耕种的心情吗
或许没有经历过,就永远无法理解他们此时的心情吧。
朝堂上也是热情一片。
以前每到春耕,最担心的就是水源短缺问题。
但现在,这个问题,从根源上解决了。
“护水源,力保春耕。”圣人的声音也有些异常。
赵棣答道,“沿途皆有官员监督运河,一有情况,会立即飞马传信来报。”
“在运河源头,也有几位老匠师随时待命,确保运河川流不息。”
百官不由得点点头。
燕王办事还是十分让人放心的。
此时,莫少珩也激动无比。
他在晒农田。
新开垦的农田需要晒田,这样能杀死怕温度的害虫和细菌,让作物减少虫害。
别小看这一步,尤其的重要,是现代耕种的流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然后是肥田杀菌。
新开垦出来的田是十分贫瘠的,也就是没有肥力。
必须肥田,不然种出来的作物,甚至可能不挂果实。
这一步依旧是将平时做饭用的木炭灰倒入田里,一是肥田,二是杀菌。
现在还有两个问题。
他买的农田,朝廷现在只交给了他几块,其他的还在开垦呢。
这倒不是大问题,因为水稻得先育种生苗,他可以先用这几块田先将秧苗弄出来。
只要在秧苗长好前,将剩下的农田给他就行。
现在的问题是,灌溉。
农田可不是普通耕地,它需要的水量更多。
靠一桶一桶的让农户将水抬来灌溉,估计人都累死了,都满足不了。
路过运河边上的时候,还有前来训练田地的贵族问莫少珩,“世子,你那些奇怪的耕地如何浇灌”
在他们眼中,莫少珩那些凹下去的耕地,的确古怪了一点。
“世子当初就该买运河边上的,虽然贵了些,但方便啊。”
“看看我们的,都已经开始灌溉上了,今年就能种。”
的确,已经有农户将水桶扔进运河,将水提上来,开始灌溉土地了。
因为离得不远,的确方便。
算是他们凉京周围条件最优越的耕地了。
莫少珩一笑,“自然是有办法的,我的农田,恩,耕地,今年也要种上。”
来人不由得一愣“”
不可能吧
莫少珩的那些耕地,路可不近,现在正是春耕时期,大量找农户来帮忙浇灌都未必找得到人。别人也要浇灌他们自己的地。
莫少珩没答,而是回了乌衣巷,找到了余叔。
“余叔,这次又要麻烦你了。”
“我得弄一个利用运河浇灌耕地的水车出来。”
莫少珩一开始决定买这些农田,就是因为想到了水车。
水车,几千年的历史,浇灌的利器。
它是勤劳和智慧的象征。
以前,只要是在有水源,需要灌溉土地的地方,就会有水车。
这样的利器也成就了华夏的耕种文明。
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这样的利器,按理莫少珩应该先找朝廷的。
但现在实在太急迫了,要是先上书朝廷,在朝堂上一讨论,在六部走一圈文书和流程,春耕早就过去了。
而且,光是用嘴说水车,未免太空乏了一些。
先还是弄出来一个,先将他的几块农田浇灌上,把秧苗弄出来。
这样也好最直接地向朝廷展示水车的具体用处。
莫少珩说道,“余叔请看。”
“水车是这样的,它就像马车的轮子,但巨大很多”
“它也不靠马来拉,而是通过运河的河水的流动。”
“河水推动水车的扇叶,扇叶上带有一定倾斜度的水槽,这样每次转动,水槽就将水舀起来,流向运河旁边的地里。”
这里其实还需要在运河的边上挖小的水沟,让水车带起来的水,沿着水沟流向农田,这才是水车的整体灌溉系统。
但运河周围,哪里允许私自挖。
要是将运河的河堤给挖坏了,呵,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