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火凳火炕(1 / 2)

莫少珩听到来人通报, 说他们草原上的猪出了点问题的时候,正在用葫芦瓢给院子里面的药材浇水。

离种下这些药材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有的植株都长到膝盖这么高了,当然物种使然, 像那些矮的植株, 也才巴掌大小。

自从莫少珩将这些药苗给各房都移植了一些过去后, 整个镇北王府现在都变了一个模样。

道路旁边, 绿油油, 青丛丛的, 跟一个凉京城中的小花园一样。

一开始, 各房的人还有些疑惑, 在院子里面种药材干什么

不过,听说移植过来的,其中有地精,黄精, 何首乌, 甚至还有一点人参苗的时候,惊讶了好久。

这些药材可都是特别名贵的。

种就种吧,反正她们平时也是用来种种花花草草, 还因为天气原因,老是种不活。

结果没想到,变成了现在这样。

走在小路上, 两边都是绿植, 时不时能看见绿植中一棵名贵的药草。

免不了要顿足欣赏一番,还和旁边的下人讨论几句。

“这地精苗怎么长得这么好”

“可不是, 听说这些地精都是生长在野外,平时都是去山里采,没想到现在我们院中, 时不时就能看见一株,每次见着都觉得神奇,这可是好兆头。”

“恩,平时让人注意着,可别伤着了,也让人看紧些,莫要让人顺了去。”

想了想道,“不行,我得将它们记下来,心里得有数,不然少了都不知道。”

各房的人,竟然开始自己关心了起来,每天还提醒着,让院子里的人浇浇水之类。

由原来的种种花花草草,开始变成了种药材,而且,似乎这些药材比花花草草还好种活,也是奇怪了。

莫少珩那里,他得去看看草原上,猪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可是大投资,耽搁不得。

想了想,干脆将其他股东也叫上,要真出了问题,也得让大家都知道不是。

十几辆马车出了城。

结果一出城,正好遇到风尘仆仆回京的赵棣。

赵棣这一走就是一个月,莫少珩也只在每次大朝会上听到赵棣的一些消息。

应该是吃了一些苦,从赵棣身上直接能看到一些风吹日晒的痕迹。

这下好了,将赵棣也叫上,所有参股的股东也全了。

路上,莫少珩跑去赵棣的马车,“运河修得可顺利”

赵棣点了点头。

工地上,主要由工部的匠师负责,他要做的也是让人管理着,调和匠师,官吏,工人,别闹出什么事来。

现在难民有了工作,有了饭吃,又有帐篷住,也算安分,只要别闹出什么酷吏鞭打工人的事情来,运河就能一步一步的修好。

现在想一想,他们北凉竟然要有一条运河了,还有些不可思议。

莫少珩又问了两句,“我给你的咸鱼,吃完了么”

赵棣点点头,在工地上,吃食都清淡得很。

那些咸鱼倒成了好东西。

有一句每一句的聊着。

而车外,知南和知北有些焦急,两人就这么呆在马车里,可别小别胜新婚。

还好没多久,穿得跟孔雀开屏一样的赵焰秋跑了过来。

这家伙一身的花纹锦袍,腰间挂着白玉和长剑,颇有些风姿。

赵焰秋“你那些学生又在闹事了,非说别人种的粟不好。”

莫少珩“”

现在正是粮食收割的时节,一路上都能看到百姓将地里的粟米割成一捆一捆的。

赵景澄等学生也学着老农的样子,将粟放在手心一搓,搓出颗粒来,边看边放在嘴里爵。

有模有样的。

这样也就罢了,一群世家少爷,别人也不敢说什么。

但他们边爵别人的粟还边说别人没种好。

“肉都不够饱满,吃在嘴里没货,全是壳。”

“啧啧,去了壳都没剩下什么了。”

这不是当面埋汰人吗

莫少珩赶紧去将一个个学生赶回马车。

今日的天气不热,甚至还有点微风。

十几辆马车排成一条线,一路上嘻嘻哈哈的,倒也有些乐趣。

赵景澄等人时不时要来问莫少珩一声,“我们的猪出什么问题了”

莫少珩没有看到情况,哪里知道啊。

草原离凉京也就半天的路程。

等到了的时候,眼前的一幕,和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已经大不相同。

帐篷围成的营地连成了一片,能看出明显的生活气息。

远处,围栏围起来的棚圈也排了好远,棚圈上也盖上了遮风挡雨的木板。

现在营地里面没什么人,棚圈里面也没有牲畜,应该被放牧出去了。

负责这里的管事迎了上来。

莫少珩直接问道,“出了什么问题”

管事张了张嘴,“我也说不清,世子还是亲自看看。”

莫少珩“哦”了一声,这倒是有趣了。

带着人向营地外的草原走去。

为了保证营地的清洁,是不让牲畜靠近这里的。

也没走一盏茶的时间,眼前,才是草原上最大的改变。

赵景澄等学生,嘴巴张得都合不拢。

哪怕赵棣赵焰火秋也是心里一震。

他们府上负责牧场的管事,也有按时给他们汇报,莫少珩收购了多少猪崽羊崽牛崽到草原上,他们看了一眼,似乎也就那么一回事,数字而已。

但现在

风吹草低,满眼都是看不到尽头的猪牛羊,一堆一堆,或者埋头吃草,或在打闹玩耍。

这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一幕。

这一幕他们永远都忘不了。

真的,那画面太震撼了,眼中所见都是。

震惊过后,一群学生尖叫着就往前面跑。

“这就是我们的牧场”

“都是我们养的”

“妈呀,也太多了吧。”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北凉肥得流油。

“不行了不行了,我突然觉得我太富有了。”

“都是我们的 。”

笑声随着风传得老远。

一看就知道,等它们长大了,得卖不少钱。

赵景澄等跑了过去,引起了不小的混乱,但这些猪牛羊也怎么不怕人,只是挪动了一下,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

甚至拿着青草去喂它们,它们都会自己靠过来。

将一群学生笑得缩着小脖子,高兴坏了。

莫少珩和赵焰秋赵棣也走上前,拿着草喂一喂,看着吃着自己手上青草的猪牛羊,居然十分的治愈。

有牧童跑了过来,看了看情况,这才离开。

这些牧童也和一开始到这的沉闷不同了,迎着风,跟在牛羊后面撒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脸上的笑,是那种孩子单纯的笑容,是真的自由自在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也是草原上的一大变化。

莫少珩这才将目光移动满地的猪身上。

看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不由得道,“也没觉得长得奇怪。”

结果,赵景澄等围了过来,“奇怪的,猪不是长这样的。”

莫少珩“”

赵景澄还拉着一头猪,扯着耳朵,“你看看这猪的脑袋,都长成方形了,肥头大耳的,猪可不是这样。”

“这有这猪身体,妈呀,它怎么长得这么粗了,跟水桶一样,都圆了。”

“还有这腿,跟树柱子一样。”

“猪不都是干瘦干瘦小只小只的嘛。”

旁边的管事也道,“这才养多久就这么大了,比别人养了一年的猪还大,着实吓人,我实在有些担心怕是出了什么妖孽,这才不得不让人通知世子一声。”

莫少珩“”

赵景澄还在那扯着猪耳朵,“难道真成精了这难道是头猪精”

莫少珩弹了一下赵景澄的脑门,“胡说什么。”

他这才想起,北凉的猪的确长得“干练”了一些。

和他们现在养的肥嘟嘟的猪,是有些“不一样”。

猪如果不阉割,是会强烈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的,体型差距的确比较大。

莫少珩说道,“没事。”

“继续养,还能长得更大,等过年的时候差不多才算长够。”

管事都吞了一口口水,“还还能长”

妈呀,那还是猪吗

莫少珩点了点头,“大致能长到一百五到两百斤。”

然后又是一笑,“我当初不就给你们说过,用我的养猪秘诀养大的猪,肯定赚钱。”

众人“”

难怪莫少珩非得顶着他们的质疑,也要将收购来的猪都阉割掉。

原来都在莫少珩的预料之中。

不过,莫少珩一个名士,哪里来的这么奇怪的偏方。

赵景澄等一脸问号,什么养猪秘诀啊怎么就是不肯告诉他们。

莫少珩也松了一口气,还以为真出了什么问题。

难得来草原一趟,自然要玩个够。

赵景澄这少年似乎特别喜欢小动物,又跑去牵小牛犊。

现在已经不能称为小牛犊了,半大的牛犊已经能看出一些体魄来了。

一群小牛走在一起,悠闲的圈着尾巴,看上去也颇为壮观。

还有遍地的小羊,比起猪和牛,它们就活泼多了,叫得咩咩的。

逗得一群学生笑趴在地上打滚。

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就是开心。

面向草原,似乎连心胸都广阔了一点。

这些学生的府邸跟来的管事,也是笑呵呵的,怎么看他们的牧场应该都有得赚。

他们这次的投资,看样子比他们预计的还要好些。

心中还在想着,早知道当初多投一点钱,也能多分一点那什么股份。

他们真的完全不用超心牧场的事情,等着收钱就行,这种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等赵景澄等学生,在草原上跑得疯了,玩得累了这才围过来。

嘴巴里面还在嘀咕,“我们的猪牛羊怎么长得这么好呢”

一脸的凡尔赛。

今天比上一次来的时候要凉快一点,加上有点小风,自然是舒坦的。

看着这些玩得畅快淋漓的学生,莫少珩不由得道,“你们要是在国子监学习也这么用心,哪会时不时将先生气跑。”

赵景澄缩起了脖子,他知道说的是他,因为就在昨天,知山先生又被他气跑了,说是要辞行回老家。

这老先生都辞行好几次了,心眼小得跟针眼一样。

莫少珩之所以知道这事,还是祭酒告诉他的,给他说,要是知山先生真的走了,莫少珩就得负责多教一门课业了,八股制艺。

莫少珩吓得都一哆嗦,这些学生是真的闹腾啊,他还忙着做生意赚钱养家,还得上朝,教一课都是让这些学生跟着他到处跑,哪有空教文化课。

所以他这才提了这么一句。

赵景澄有些不服气,“这一次也不是我一个人气着了知山先生,还有范慎”

“先生课上教制艺,他一个字都不写,将先生气得胡子都拔掉了好几根,还说范慎,他这样制艺,连个丁都评不上。”

范慎哼了一声,“我以前也是一个天才,做的制艺都是甲等。”

赵景澄“那是以前,哪个不知道范府的小神童,但你现在不是不行了嘛,不然也不会分到我们学舍,我制艺还能评个丁。”

莫少珩“”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莫少珩也发现,范慎的文化课是十分不错的,但为何也分到了这个学舍

更不应该,制艺连最低的丁也评不上。

刚才赵景澄还说范慎以前是个了不得的小神童。。

赵景澄看莫少珩看向他,说道,“范慎忒古怪了,他一拿笔写字,他眼睛就会变成灯笼一样,又红又肿,睁都睁不开。”

莫少珩都愣住了,还有这样的怪事

赵景澄拿出一个线装本子,“上面就有知山先生昨天的制艺题,不信让范慎写。”

范慎似乎也不怎么在意,拿着笔杆子写了起来。

一篇制艺才写了个开头,结果,范慎的眼睛直接红肿了。

南一愣是看了好久,拿出他箱子的医书,“怪事怪事,我的疑难杂症三百例里面都没有这样的记录。”

莫少珩也是惊讶,“神经性过敏症。”

由神经紧张引起的局部过敏性症状。

这病比什么花粉过敏,灰尘过敏还罕见。

它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精神类疾病。

范慎以前是一个名传凉京的神童,但少年成名未必是什么好事。

范慎在享受名声的同时也承受着他这个年龄无法想象的压力,一但压力超过了阈值,问题就来了。

有的性格大变,有的就如同范慎这般,开始出现抗拒现象,抗拒得实在厉害的时候,身体就会本能的拼命抵抗。

就比如范慎的眼睛,其实就是一种恐怕连他都不清楚的抗拒反应。

莫少珩说道,“没事,不是什么大问题,以后慢慢就会好起来。”

虽然这么说,但他也清楚,范慎要是过不了这一关,这病恐怕会伴随一生。

一个书香门第家的子辈,却不能提笔,怕是要遭不少非议的,特别是范慎这病情况特殊,那些喜欢神神鬼鬼的人,多少会传一些不好的话。

莫少珩说了一句,“小病而已,不用担心。”

这时,赵景澄突然道,“那我也有病。”

“我每次走进国子监,我浑身上下哪哪都不适,就像有人在用刀子磨我的肉一样。”

莫少珩“你这纯粹是不爱读书。”

赵景澄“真不是病啊”

他还想着,他回去给他娘说说,以后就不用去国子监了,他一听先生讲课,他脑瓜子就疼。

又玩了一会,既然猪没有什么问题,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返回凉京。

赵景澄等学生还趴在车窗上不舍地往后面看,“什么时候还来看又白又胖的胖嘟嘟”

莫少珩说了一句,“等过年的时候就能再看到了,到时候我让人将猪赶进城。”

赵景澄一喜“真的”

莫少珩心道,当然是真的,过年的杀猪饭当然是要吃的。

只是到时候,可能不是又白又胖的胖嘟嘟了,而是肥头大耳,满身的肉。

秋风转凉。

现在赵棣回来了,莫少珩又开始担心婚约的事情了。

结果,过了好几天,居然都没有人来催他,不由得有些疑惑。

以天妃和永安夫人都偷偷跑去看贵女了这么心热的情况,不可能赵棣回来了还不赶着来事儿。

莫少珩让人去打听了一下,结果得到了一个奇怪的消息。

赵棣病了,一提解除婚约的事情,他就生病。

莫少珩“”

听说天妃已经找了个钦天监的人去看情况,钦天监的人只说,婚约暂时不能退,一但退了,燕王的病怕是好不了。

天妃因此还颇为有些歉意地召见了永安夫人,“这事儿恐怕得缓缓。”

说得还有些实在对不住人的样子。

莫少珩“”

赵棣“病”了,莫少珩自然是要上门去看看的。

到了燕王府邸,上上下下的确感觉紧张了不少。

只是,等莫少珩见着赵棣的时候,赵棣啥事儿没有地在书房练字。

莫少珩说道,“你这借口妥是不妥”

赵棣答了一句,“暂时是妥的,但也不能拖太久,不然会惊动圣人。”

站在赵棣身后的知南知北,眼观鼻鼻关心,他们什么都没有听到,刚才天妃才招了他们去问情况呢。

赵棣看了两人一眼,两人这才出了书房,将门带上。

莫少珩愁得脑门疼。

赵棣看了一眼突然没了形象的莫少珩,道,“你就这么不想解除婚约”